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P51第三章)
学习的动力因素虽然有很多种,但促使主体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作用成
分只有两个: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P69第四章)8、教师采用的直观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P197第十章)9、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不佳。(P204第十章)10、反应定势:指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对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对问题解决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干扰作用
三、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
学。(P4第一章)2、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的心理活动表现,揭示因果规律的方法。(P15第一章)
2
f心理发展:狭义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指心理的“从
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P17第二章)
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
了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成分。(P32第二章)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与功能性。5、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题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P40第三章)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
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P66第四章)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
观判断。(P76第四章)8、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P85第五章)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
关系的认识,即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P103第六章)
心理健康: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
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统一。(P136第八章)11、心理暗示:主要是通过言语和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P153第八章)12、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