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教学设计
荣昌中学周洪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1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了解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2通过使用或演示了解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其基本工作思想。能描述“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
2、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高中信息技术课应该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进行多元化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还应该是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进行多样化交流与合作的新空间。因特网信息交流技术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
本节教学内容是对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方式进行一次归纳介绍因特网信息交流服务的基本工作思想和方法
3、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教材对因特网上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和实时的信息交流分别举例分析解析常用信息交流工具的工作特点和原理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恰当的交流工具。还讲述了BS与CS模式的工作过程与原理这对平时用惯了“BS模式”浏览网络资源的学生来说存在理解和观念转变中的一些困难。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阶段参加信息技术选修3学习的学生之前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学习过电子邮件方面的知识在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学习中也已经对基本的信息交流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email和QQ号并能熟练得通过这些网络工具实现交流的目的。但是学生对隐藏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背后的工作原理的认识却还是一片空白对信息交流工具的分类
f和根据不同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交流工具方面的认识还很浅薄对因特网中信息交流缺乏理论上的支持。
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家庭条件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差异有些同学对本节所学内容已经能够熟练操作有些同学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种情况特别关注对后者多进行随堂的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熟悉的网络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比较并能够根据使用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进行有效的交流
2归纳总结实时和非实时信息交流方式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CS、BS结构的特点为选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