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三讲摄影绘画主义流派PHOTOGRAPHYOFPAINTISM任一权
摄影绘画主义流派在摄影艺术学中,可分为广义和狭意两类。广义言,该流派以绘画造型原则和美学追求规范自已创作的摄影艺术流派。狭义言,则专指产生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1857年达到顶峰,八十年代已接近尾声,终于结束在1886年P.H.爱默生(P.H.EMERSON)发起的那场大“批判”中的、以当代拉斐尔前派为榜样,追求维多利亚艺术风格的摄影艺术流派,它被称作“高艺术”(HIGHART)。是这一时期摄影艺术的主流。这一摄影艺术流派其创作题材大多取予宗教教义或文艺作品,创作方法是主题先行,先画草图,请人扮演拍摄,再经暗房加工而成。故作品结构严谨,布局考究。艺术特点是作品极富情节性、叙事性和寓意性。该摄影艺术流派所以产生于斯是历史之必然。如前所述,摄影一进入人类的社会生活,以其能够“复写和留存”现实景象的能力风靡了人们,而它能不能以其“摹象传情”的能力进入造型艺术的殿堂尚待人们开发和探求。1847年,一幅由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名叫T.库蒂尔(T.GOUTURE)拍摄的题为《古罗马的没落》剧照,以其宏伟的场面和浓郁的文艺复兴时代艺术风格,与其时被艺术史家誉之为维多利亚艺术风尚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思潮合拍被时人震惊和思索。使摄影家认识到摄影在“艺术领域”里一定也会大有作为,造型潜能和空间很大,从而开始体察到摄影的另一种特性造型性,启示和激发他们对这方面的探索热情。例如这一时期中著名女摄影家J.M.卡梅隆夫人(J.M.CAMERON)就明确表示要“坚决地跟着拉斐尔前派走”,积极参与发起和组织成立名垂摄影史的“拉斐尔前派小组”的绘画主义摄影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八年之后的1855年,摄影艺术家O.G.雷兰德(O.G.REJLANDER)摹仿T.库蒂尔拍摄剧照的方法摆布导演地拍摄出具有情节性的被评论家誉为“摄影艺术发轫时期的佳作”和“用摄影来绘画”作品《玩耍》;另一位绘画主义摄影家W.L.布拉斯(W.L.PRICE)的《唐吉珂德在他的书房中》亦相继问世。同时期,1852年英国摄影家R.贝亚德(R.BEJADER)发明的“拼接合成法”和1855年法国摄影家H.斯芬格尔(H.SFINGUER)发明的“修描照片”等摄制工艺的普及与推广,无疑为“用摄影来绘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与空间。于是1856年,P.H.罗宾森(P.H.ROBINSON)创作出有“维多利亚艺术风格”之誉的《黎明与落日》;第二年1857年O.G.雷兰德就用了30张火棉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