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百度文库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研究综述
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城市公交地铁上公共场所里,每个人都捧着手机低头做自己的事情,一堆人一起吃饭时,微博控们不约而同打开手机拍照功能跟网友分享饭菜的内容。在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它的功能已不仅仅用来沟通和联系而更多作为彰显个性和实现我价值。美国麦克卢汉主义传播学者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论认为手机使以前一切媒介的非移动性得到了补偿。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却发现自己对手机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依赖感。而作为手机忠实用户群体甚至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的高校大学生却常常被忽略。因此如何能实现手机依赖症的实质性缓解能否通过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入手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一)共同原因1.内因(1)大学生自控能力差,手机情结严重。大学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大学生有较多的空闲时间来支配。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且成瘾。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就是意志力不坚定,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空闲时间导致。(2)厌学情绪作祟。不少大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手机依赖”只是其中一个表现而已。通过玩手机来发泄自己对于课堂约束的不满,不想主动的接受知识,宁愿让自己成为“屏幕奴隶”,也不要天天对着书本。(3)对信息的渴求。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扑面而来的巨大信息量让人应接不暇。而大学生是信息的主要受众。大学生更喜欢采取简单快捷的方式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手机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4)追求时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由原来简单的通讯工具转变为现在彰显个性、体现时尚的“神器”。更多的大学生追求功能更全、外形更时尚、版本款式更新颖的手机,而这些手机在满足大学生虚荣心的同时,也导致了更严重的手机依赖。(5)满足强烈的交往欲望。手机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工具。不少大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喜欢现实生活的交往,而倾向于虚拟世界的交往。人人、微博、QQ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发展和壮大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共同,更依赖于短信、电话。大学生是人际交往的活跃分子。所以,手机当之无愧成为了大学生的贴身之物。2.外因(1)社会因素:一是高速运转的社会节奏,以及当今的社会文化,使得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手机作为当代社会的产物,在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容易滋生过度依赖的负面效应。二是关注不够。手机依赖的现象太普遍,以至于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