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同时也是一种能量的储备,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现就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阐明如下: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每节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预习新内容,重要的地方自己标一标、画一画,有疑问的地方做出标记,通常我会利用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预习,然后让学生试着解决相关问题。预习习惯的培养,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认识百分数》一课前,我布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是百分数?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收集一些含有百分数的信息,试着了解其含义。由于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那节课学生表现得非常精彩,课堂参与率极高,效果当然也非常好。
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在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缓慢。因此必须及时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加以强化巩固,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系统整理相关的知识,使这些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
认真听讲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既是得到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尊重别人的一种文明表现,培养倾听习惯,是提高学生接受信息、汲取知识的效率的重要保证。
现在的孩子比较容易激动,有些浮躁,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特别是课堂上,由于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随便插嘴或做小动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师和同学所讲的内容没听到、没听懂,做作业时就会出现不会做或作业做起来速度很慢的现象,长此以往,这类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越来越吃力,成绩也会越来越差。要改变这种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去培养,不能急于求成。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开始,我会给学生提一些上课要求:1上课时要坐端正,这样显得有精神,且注意力不容易分散2别人说话时要边听边想,别人说的是什么,说得对不对,如果自己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后,再大胆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上课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