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读诗题师: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生:关塞、边塞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反映边塞生活或战事诗。2简单介绍边塞诗课件出示: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师: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4师: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生1: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生2: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生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生4: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生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二、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歌2师: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生:万里长征
1
f3师: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生:边塞远;时间长。4师: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生:人未还5师: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生:战事频繁终老边塞(课件出示)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战死沙场。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师: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师: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生: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板书:秦月汉关)7指导读这两句诗师: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生:凝重师: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生:同情征人。(板书:征人未还)师:该怎样读呢?生:同情。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