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译。文言句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等,白话中没有相当的词对译,而删去之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便可删略不译。文言实词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时也可略去不译,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
例如:“登轼而望之”,其中“而”连接两个动作,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不必勉强译为“而且”。
又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其中的“因利乘便”互文,可以合译为“秦人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
再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若”只译其中的一个即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昼夜勤作息”,“作息”为偏义复词,其中的“息”无实意,不译。即时小练2.2015高考浙江卷,T20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可删削的词有:之。采分点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把“王侯”翻译准确,不能翻译成“王侯将相”。译文: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有一位经过的客人感叹说:“贤明真的像这样没有止境啊!现在的当涂,还
2
f是过去的当涂,来担任太守的,哪一个不知道学校应该修葺,却唯独忘记修葺,难道是真的忘记了吗?是力量达不到罢了!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王侯解除百姓的担忧,把他们引入安乐的地方,用他的余力重新修葺这个学校,没有役使老百姓,用下巴示意一下就办成了。贤明真的像这样没有止境啊!”
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替换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有些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应换成现代词语;有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独立使用,应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可译为“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其中“思”就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思考”替换了。
2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例如:“距关,毋内诸侯”可译为“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其中的“距”就译成了本字“拒”的意思“把守”。
3古今异义词、同形异义词和偏义复词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例如:“沛公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