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护工程多,占地多。23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多方案比选,确定最优的路线方案。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合理采用技术指标。3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4处理好路线与名胜、风景、古迹的关系。5对不良地质地段,正确处理路线与绕避或穿越的关系。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7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合理采用整体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24越岭线:翻越山岭布设的路线。25山脊线:大体上沿山脊布设的路线26沿河(溪)线主要解决:河岸选择、路线高度和桥位选择的问题。27越岭线选线主要解决:垭口的选择、过岭标高的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的展线。28山脊线布线时主要解决:垭口选择,侧坡选择,试坡布线。
第一章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组。2道路运输的作用:直达运输作用,衔接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3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4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5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6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7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8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9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10道路设计控制:对道路几何设计其控制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为:技术标准,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交通流特性。11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等。12地形划分:平原、微丘和山岭、重丘。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13设计车辆: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14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15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16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17城市道路分级依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