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民间艺术团体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张瑜王楠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1期
【摘要】民间艺术团体是民间艺术活动的主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鄂伦春白银纳艺术团是近年来脱颖而出的少数民族民间团体,以其特有的风格演绎了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并在传承中发展创新本文对其传承发展的特点进行整理概括
【关键词】民间艺术团体;白银纳;传承;发展
在我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民间文化璀璨发展。据史料记载,先秦时就已出现歌舞乐的表演,与艺术活动有关的机构,如宫廷乐班、民间戏班等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而白银纳艺术团则快速发展壮大,成为众多民间团体中的佼佼者。
一、形成与发展。
鄂伦春族是我国的四少民族之一,鄂伦春的音乐,定居前全部都是鄂伦春人民自己创作的原生态文化,在村庄里,四处传来歌声。而现在,到处都是汉文化、现代文化,鄂伦春的儿童、青少年基本也都不会说自己的语言、唱自己的民歌了。所以,失去了语言环境也就逐渐失去了民歌的存在,这说明鄂伦春的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流失、甚至消亡的危机。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鄂伦春族人关金芳创建了自己的民族艺术团。
(一)白银纳艺术团的创建人关金芳。
关金芳,鄂伦春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白银纳民族民间艺术团团长。1956年,出生在白银纳一个萨满世家。姥姥关乌丽艳、父亲关佰宝、舅舅孟宝林都是萨满,还有二姑姑关扣尼更是现在全国唯一的一位大萨满。他们思想开明、进步,能歌善舞。关金芳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里长大的,从小受到熏陶,她一生都在为保护鄂伦春的传统文化奉献着。当她意识到自己民族的文化正濒临着消亡,于是抱着焦急的心情找到了县政府领导。终于,2007年4月艺术团正式成立,并由县长亲自命名为“大兴安岭白银纳民间艺术团”。
(二)白银纳艺术团的组成状况。
该艺术团成员现有50多人,基本都是村里的普通村民,他们早晨3、4点钟下田种地,晚上7、8点钟才能回家。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团员们还是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放在有限的排练中,因为他们都怀着一腔保护、弘扬自己民族文化的热情。由于出身农民,所以在排练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对舞蹈动作技巧的掌握、对歌唱技术的处理等,但他们都逐一克服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了,这种精神是可敬的。艺术团的年龄结构,60岁以上的老艺人为少数,最大年龄为78岁,2535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