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志》共65卷,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记载了上起东汉灵帝光和末年黄巾起义,下迄西晋灭吴近一百年的史实。《三国志》在编撰体例上以魏主为帝纪,总览三国全局史事,显示出鼎立三分的格局。《三国志》是唯一保存至今同时又是兼记魏、蜀、吴三国史事的名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另,研究《三国志》最重要的是裴松之《三国志注》。《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所著的东汉一朝的断代史。《后汉书》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10卷,列传80卷,志30卷,其中志部分是从司马彪《续汉书》中抽取补入的。《后汉书》记载了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到汉献帝刘协近两百年的历史。《后汉书》简明周详,文字流畅,叙事生动,淘汰了先前各家的后汉史书。《后汉书》的主要贡献在于体例上的创新和历史评论的不凡,是研究东汉一朝的基本史料。刘知刘知是唐朝时期杰出史学评论家,他断断续续在史馆工作了近20年,自著的有《史通》、《睿宗实录》、《刘氏家乘》、《刘氏谱考》,与人合著有《唐书》、《高宗实录》、《中宗实录》、《则天实录》等。其中20卷的《史通》是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史学评论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的必读书目。刘知非常重视史学社会作用,批判了历史命定论,而提倡了历史人定论,具有历史进化论的观点。虽然他在史馆工作近20年,但《史通》不是官修的史。《史通》唐刘知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全书包括内篇39篇,外篇13篇,今存49篇。内篇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等,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刘知撰述《史通》,志在总结历史撰述中的利弊得失,通过历史的回顾和理论的分析,提高史家的认识,推动史学的发展。《史通》之外,刘知还第一次提出了史才、史学、史实“三长”的论点。《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撰体裁体例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史学编撰的概括和总结,对后世史学发展影响甚大。《通典》唐杜佑撰写的中国第一部贯通的典章制度体史书。《通典》共200卷,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唐天宝末年,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通典》以制度分门立目,讲求会通,重视议论,具有关于社会结构的认识和经邦致用的史学思想。《通
f典》在中国史学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开创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