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过程中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生动性,从而在时间上、空间上和人事活动上极大地开阔了人们认识历史的视野。《史记》在撰述统一多民族的历史方面,有重大的、开创性的贡献:它依次写出了环绕中原地区的《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和《大宛列传》,从而写出了一幅宏伟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画卷。这一方面是反映出秦汉统一皇朝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是为后世史家历史撰述提供了借鉴,进而形成撰写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的优秀传统。司马迁的历史思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探究天人关系、疏通古今变化的主旨,集中地反映出司马迁历史哲学的精髓。司马迁讲“究天人之际”,首先,强调天人相分,即认为天道与人事是不相干的。其次,司马迁对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祀、祈求神仙的活动的虚妄,予以深刻的揭露。最后,司马迁刻意写出了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一次把人的活动放到如此重要的历史位置上来看待。总的来看,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在主流上是倾向唯物的,这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都是进步的,在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发展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当然,《史记》一书并没有完全摆脱“天命”论的窠臼和“天人感应”说的影响,但它在《史记》全书中并不占有支配的地位。司马迁讲“通古今之变”,首先,他对历史演进的过程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看法,在时间上首尾相衔,贯穿古今。其次,是贯穿着历史变化与历史进化的观点。司马迁的历史哲学不仅仅在于“通古今”,还在“通古今”的基础上阐述历史的变化,更从历史变化中指出历史的进化。最后,他提出了“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历史命题,包含着朴素的发展观点和辩证观点,认为历史是总在变化的。《史记》在历史表述的美学上有十分出色的成就,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学思想首先,是他的史学发展意识。司马迁视史学为不能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神圣事业。其次,是他对史学的社会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司马迁一方面肯定历史有“自镜”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反对混同古今而模仿历史。他既肯定史学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又反对把这种作用作庸俗化的理解。再次,他十分重视对历史概述宗旨的阐说,显示出一位伟大史家的深刻和诚实,既能够严肃地面对历史,又能够真挚地面向后人。最后,他强调对历史文献认真辨析,提倡“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治史态度。《汉书》的编撰特点1以西汉皇朝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