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成开发区和大港石化区两个生态工业园区,建成石化、汽车、冶金、电力与海水淡化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和产品。到2010年,单位生
7
f产总值能耗下降20以上,取新水量下降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建设和保护好500平方公里的两大生态环境区,建设沿海、沿河、沿高速公路等五条生态廊道,建设若干生态组团。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减灾防灾工作。到2010年,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海河干流下游水质达到Ⅳ类水体标准,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通过搞好综合治理,实现滨海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四)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转变城乡二元结构,显著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产业布局和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迁村并点、撤村并镇,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开发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特色农副产品,建设和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扩大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园,拓展远洋捕捞,发展海产品深加工。建设大型区域性海产品交易市场,形成辐射“三北”地区的水产品集散地。(五)搞好城市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搞好城市建设,适应滨海新区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港内外34个配套项目;改造扩建滨海国际机场;建设京津城际铁路;建设京
8
f津塘高速公路复线;建设海滨大道等重点交通工程,完善新区内部交通网络。改善能源供应,发展海水淡化,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到2010年,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560万千瓦,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日产50万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滨海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的福利水平,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网络,着力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畅通民主参与渠道,建立矛盾调节机制,夯实和谐社会基础。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十一五”期间,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以上,实现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四、发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