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个分支。可以说,在今后的计算机应用开发中大都离不开数据库。因此,了解数据库技术犹其是微机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用软件
f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系统称为应用软件。从其服务对象的角度,又可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两类。
工作流程
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算题的一般流程:①通过系统操作员建立帐号,取得使用权。帐号既用于识别并保护用户的文件(程序和数据),也用于系统自动统计用户使用资源的情况记帐,付款。②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算法,选用合适的语言,编写源程序,同时提供需处理的数据和有关控制信息。③把②的结果在脱机的专用设备上放入软磁盘,建立用户文件(也可在联机终端上进行,直接在辅助存储器中建立文件,此时第四步省去)。④借助软盘机把软盘上用户文件输入计算机,经加工处理,作为一个作业,登记并存入辅助存储器。⑤是要求编译。操作系统把该作业调入主存储器,并调用所选语言的编译程序,进行编译和连接(含所调用的子程序),产生机器可执行的目标程序,存入辅助存储器。⑥要求运算处理。操作系统把目标程序调入主存储器,由中央处理器运算处理,结果再存入辅助存储器。⑦运算结果由操作系统按用户要求的格式送外部设备输出。
f计算机内部工作(④~⑦)是在操作系统控制下的一个复杂过程。通常,一台计算机中有多个用户作业同时输入,它们由操作系统统一调度,交错运行。但这种调度对用户是透明的,一般用户无需了解其内部细节。
用户可用一台终端,交互式的控制③~⑦的进行分时方式;也可委托操作员完成③~⑦,其中④~⑦是计算机自动进行的(批处理方式)。批处理方式的自动化程度高,但用户不直观,无中间干预。分时方式用户直观控制,可随时干预纠错,但自动化程度低。现代计算机系统大多提供两种方式,由用户选用。
发展历史
下面我们结合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来回顾一下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5):真空管和插件板
4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些人使用数万个真空管,构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启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的机器需要一个小组专门设计、制造、编程、操作、维护每台机器。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通过插板上的硬连线来控制其基本功能。
这个时候处于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连程序设计语言都还没有出现,操作系统更是闻所未闻。
2、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这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