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
f一、
我与《道德经》的不解之缘
跟《道德经》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源自本科韩老师的“中国哲学史”这门课。听了韩老师对《道德经》前几篇章的解读后,便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本书,这便是我与它缘分的开始。可是后来轮到自己独自品读才发现越读越迷惑,硬着头皮读完一遍,脑中一片混沌,就连原本清晰的几章竟也有些忘记了。最初接触到的《道德经》本子是岳麓书社出版的黄朴民撰的版本,后来又买了中华书局的王弼注版,偶有闲时便取来翻着看看,渐渐地却也是搁置了。研一因课程需要重拾此书,细细品味感慨万千,看来我与它的缘分并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渐渐疏远,心中甚是感激。有了支教的的经历,又看了韩老师的文章解读,再加上几年来的积累沉淀,再次读完整本虽仍有困惑,收获却是颇为丰厚的。两位老师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将我与它之间的缘分连接传递。既然已经结缘,便要好好惜缘,待到30年后再回首,笑看我与它的悲欢离合。二、“上善若水”的精神品质
这次读完《道德经》记得最深的有两点,一点是,做人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妄作;第二点则是,要学习“上善若水”的品格,做一名水一样的女子。世人都说,江南女子温如水,柔也如水,韧也如水。我所认识的江南女子大都是这般,说话声音细细柔柔的,跟她们聊天自己也会不自觉地降低音调,收起北方的那股子粗犷劲。然而,她们的骨子里却有着一股子韧劲,对待不同的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不会因他人的言语而改变自己的认知,认准的事情再苦再累也会坚持下去直到成功。江南女子生在水边,长在水边,连性子也和水如此相像。突然想到我也是生在水边,长在水边的丫头啊,为什么我却没那么温柔。难道是因为嘉陵江的水太过奔放不似江南那涓涓细流,所以便造就了我如今这样地大大咧咧的性子?古人诚不欺我也。水的优秀品质太多太多,它总是顺应万物发展的规律去流淌,去灌溉,去冲刷。不任意妄为,善于处下,以低调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在天地间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水有那么多优秀的品质,就让我来一一阐述我的学习认识。(一)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第一个品质是“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纵观历史长河,人类的文明发源地皆有水的影子。从古至今,水涓流不息,养育了一代代炎
f黄子孙,滋养万物从不与万物相争。水可以包容一切,只要有缝隙,便用她柔弱的身体默默地去填充,去温暖,去接纳。就像慈母那般温润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