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范围内的一种企业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原因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主体的利己性。基于经济人假设,股东与管理层都是理性的。由委托代理理论,经理人获利靠的是委托人支付的报酬,当经理的报酬与企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管理层就有可能为了达于某种业绩指标进行盈余管理;第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两种效应会使得企业股东、管理者做出违背经济规律的选择;第三,市场的非强势有效。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只有市场实现了完美的强势有效,盈余管理的动机才不负存在。而在现实资本市场中,是不存在强势有效的市场的,这使得企业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第四,审计机构的非完全独立性。审计机构的非完全独立性导致对盈余管理的监管存在漏洞,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提供了便利。
(三)盈余管理的类型
f盈余管理按手段不同可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
1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方法来调整盈余的手段。在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中,会计要素的记录有两种方法: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由于现金流与经营业务的分离,会计核算中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可能不一致,二者之差被称为应计利润。这是因为,净利润是基于权责发生制计算的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根据收付实现制计算的。学者认为管理者能够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影响应计利润进而改变调整净利润的账面数。常见的应急项目盈余管理方式有: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与使用寿命、计提资产减值与其转回、变更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等。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本质上是遵从了会计准则的,这种盈余管理方式普遍存在,简单易行,但往往也很容易被发现。(注3)2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通过构造交易活动或控制相关活动发生的时点来实现的。相比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有着更加灵活的时间与形式,更加不容易被发现。(注4)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1)酌量性费用的操纵:如改变研发支出、广告费用等以改变当期利润水平,为实现利润目标做准备。(2)对销售的操纵:如企业为了使报表收入更加好看而加大销售折扣或者放宽赊销条件以促成销售的实现。(3)对生产进行操纵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