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考试粗心毛病及应试技巧
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是:“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那么所谓“粗心”做错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做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习惯不好。所以说,考试从来没有粗心这回事,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孩子“粗心”的本质问题在这里一、粗心是因为知识的熟练度不够看似每个知识点都掌握了,却很难在考试中得到满分,便会被归咎于粗心。然而,在计算了某个知识点有99正确率与90正确率的同学,在题量逐渐增大后得到满分的概率后,所谓粗心,就成了错觉。当题量达到200道题的时候,知识点90正确率的同学得满分的概率已无限趋近于零,比买彩票中500万的概率还低。关于实力和最佳发挥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把最佳发挥当作实力,低于此的被归咎于“粗心”,实际上却取决于心理素质。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
f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态度不是原因,“粗心”不可能因态度的转变而彻底解决。唯一解决“粗心”问题的方法,是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令单题正确率接近100。一个颇有争议的说法:“中小学的知识并不难,做得多了自然就能做对。”所谓“知识并不难”,意思是凭借正常人的智商在理论上都可以达到100的正确率(在粗心不能当作借口之后,笨这个借口也被彻底抹掉了。考不好只能归咎于“懒”了)。越熟练正确率越高,说明了为什么题海战术虽然被人诟病、痛恨,但确实是有效果的。对于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刷题有人成绩大幅提高,有人却成效了了的原因了。二、粗心是因为基本概念不清楚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