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3)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f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3、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具体包括班主任的周会课,少先队活动。(2)寓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3)寓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操、课间活动、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活动。(4)寓规范训练于各科教学之中。4、开展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谐、良好的社区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将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挖掘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参与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社区活动,建立并形成学生社区行为评价机制。5、发挥家庭,社区的行为规范教育作用。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偏颇,一味强调学习第一,而忽略或不太重视同样影响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学校要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加强家校交流互动,切实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提高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为本课题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六、养成教育的评价办法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我们采用全员评价,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无论谁评价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自己评,每周一次;学生评,每周一次;家长评,每月一次;老师评,每月一次。以班为单位进行。七、课题研究步骤及进度安排:(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1、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目的意义2、查阅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3、形成全面、系统、可行的富有特色的研究方案(二)、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1、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2、组织开展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