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播放幻灯片11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重点。
第5页
f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请同学们朗读品味。
5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品味其写景特点。二诵读鉴赏第5段仿照第4段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1学生朗读。2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3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明确: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4小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几
第6页
f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同学们看着幻灯片展开想象,进入情景,朗读课文。播放幻灯片12
5齐声朗读第5段,体味作者写景的高明手法。明确:除传神的动词运用外,还用了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三诵读、鉴赏第6段1齐声朗读。2提问: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阅读比较后回答明确: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不同:第2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显然,抒情效果跟第二段不一样。本段用反衬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寂寞。3提问: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明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