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构件共设定了四种条件,4个应力状态、冻融和非冻融、加速碳化和非加速碳化、掺加粉煤灰和不掺加粉煤灰。每类工况制作三个试件
F
120
120
F
预应力钢筋1200
120
4)制作两组掺加粉煤灰和未掺加粉煤灰的试件分别进行快速冻融300次后进行拔出试验,对比非冻融的拔出试验,分析冻融对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力的影响。5)根据2)试验结果建立混凝土的徐变分析模型。6)根据3)实验结果分析复杂条件下的粉煤灰混凝土损伤机理,建立粉煤灰混凝土在冻融碳化和应力状态耦合作用下的损伤模型。
4
f(3)可行性分析本项目首先通过在不同应力与冻融碳化环境耦合条件下对混凝土进行大量的弯压和轴压试验,系统研究掺加粉煤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过程、力学特征和特性以及损伤破坏规律,并利用试验数据建立不同应力与冻融环境耦合条件下大掺量粉煤灰预应力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冻融之后不同强度等级钢筋和混凝土的拔出试验,确定粉煤灰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分析粉煤灰混凝土与钢筋在冻融之后的粘结机理。分析考虑应力荷载与环境侵蚀耦合效应的混凝土破坏机理,从而建立不同应力与环境耦合条件下的混凝土破坏强度理论。因此,本课题思路清晰,方案可行,试验资料丰富;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损伤力学、弹塑性理论、混凝土断裂力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综合集成研究,理论基础雄厚,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项目课题组具有顽强的创新精神,科研力量较为雄厚。课题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在相关试验、理论和数值计算领域均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可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期准备工作。(4)工作进度安排2007年8月试件。2007年10月末试件加载冻融、碳化、徐变试验2007年11月2008年6月定应力应变曲线和粘结强度。2008年8月2008年10月2008年102008年12月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混凝土冻融碳化应力的损伤模型,项目总结,提交研究报告对北方严寒地区粉煤灰混凝土的使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实验方案的制定,在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上详细的制定研究及试验方案;2007年9月2007年10月配置混凝土、测定混凝土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制作试验所需的
2008年7月对已经经过冻融、碳化的试件进行贴片、处理,进行破坏试验和拔出试验。测
5
f三、项目预期目标及经济社会效益1预期目标通过对掺加大掺量粉煤灰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荷载、冻融和碳化耦合的试验研究,探索粉煤灰代替一部分水泥后预应力混凝土在荷载、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