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
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
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5×532,读作5的平方(或5的二次方)(2)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3)棱长为5的正方体的体积是5×5×553,读作5的立方(或5的三次方)(4)棱长为5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
(二)创设情境
棋盘上的麦粒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的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这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命令给他这些麦粒。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麦粒到底有多少呢
乘法形式
写法读法
计算结果
第1格
1
11
1
第2格第3格
22×2
22的1次方
2
222的2次方或2的平方4
f第4格第5格……第64格
2×2×22×2×2×2……
232的3次方或2的立方8
242的四次方
16
…………
……
2632的63次方
用字母来表示数,则
个aa…aa
乘方:求
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幂。在a
中,a叫做底数,
叫做指数。通俗的讲指数是指相乘的因数的个数,底数是指因数。
底数
a
指数
幂
a
读作a的
次幂(或a的
次方)。
讨论: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来说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运算的结果叫什么
运算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乘法
结果
和
差
积
商
幂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