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填空题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它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成像的作用。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就是放大镜的作用)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7、公安人员、农业科技人员、考古工作者、仪器修理工等都会用到放大镜。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4、用眼睛直接观察树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2、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其实这是扁平的细毛。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4、蚜虫的天敌是草蛉。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6、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名词解释晶体: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4、晶体的形状有立方体、金字塔、针状等。判断题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f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第4、5、6、7课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大,叫做物镜;对着眼睛的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