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进入第二步理解性诵读。《琵琶行并序》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秋,当时白居易四十五岁,被贬官为江州司马。作者无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意中听到琵琶曲中的幽怨,又借助此琵琶女的身世暗叹自己的命运,由此,“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便油然而生。了解了背景,学生又能读出不同的感受:“醉不成欢惨将别”中还蕴含着作者内心的飘零沦落之苦;“弦弦掩抑声声思”中却寄托着琵琶女处境的落寞;“往往取酒还独倾”中也包含着作者不可言说的孤独寂寞之愁……三、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性诵读,体会文本的语言之美《琵琶行并序》中多处经典的语言,体现出白居易高超的语言艺术,让学生体会这些诗句的表达效果,对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课文有很大的帮助。白居易可谓描写音乐的高手,琵琶曲因他的描绘而变得有声有色,而我们在诵读时也应读出声色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应先急促后轻快,“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要读得流畅而缓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几句是为高潮蓄势的,因此这更像一首沉思曲,读出清冷之感,“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读时要激昂奔涌、高亢雄壮,“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短促而急迫,戛然而止。这一系列将音乐付诸文字的比喻,“把乐声从急骤到轻微,从流利、清脆到幽咽、滞涩,再到突然激扬的过程极形象地摹写出来,而随着乐声的抑扬起伏,弹奏者动荡变化的感情也溢出行墨之外。”学生跟随这些语句渐入佳境,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种同病相怜之感也更强烈,何其芳评价此句说:“这是过去的社会里许多不如意的人都喜欢吟咏的句子。它的确表达出来了一种典型的感情。杰出的抒情诗是应该能够写出一种典型的感情的。作者写到自己的贬谪的处境,写到重听琵琶时候的下泪,全诗的调子就变得十分凄楚了。他不再去描写琵琶的声音,只写出听者的悲泣。读者读到这里,不能不为这个杰出的诗人在封建社会里的不公平的遭遇感到愤懑了。”作者的情感也在此时渐入高潮,直至最后不可控制的吟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至此,读者不免也会黯然心伤,为作者,也为琵琶女,更为自己真正的读懂了文本的深层含义。四、在品赏基础之上进行记忆性诵读,读出自己新的感悟这里说的记忆性诵读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之前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