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黄庭坚“点铁成金”诗学理论实践【摘要】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的诗学理论,并运用到词的创作,用诗学理论指导作词,接继苏轼“以诗为词”,下启辛弃疾“以文为词”,在宋代词史上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关键词】黄庭坚;点铁成金;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一、黄庭坚“点铁成金”理论指导下的诗、词实践诗至唐达到极盛,不论是文学题材还是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宋人都面临一座高山,在唐诗面前宋代文人只能仰观,惨淡经营,力图在唐诗之外另辟蹊径。在复归前人的基础上模拟、点化,融入己意,成为新诗,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风气。正像严羽《沧浪诗话》所批评的: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1]道出了宋人为诗的一些特点,这种诗学观点在黄庭坚身上乃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学理论。(一)“点铁成金”的诗学理论黄庭坚“以才学为诗”,崇尚“陈言入翰墨”、“以俗为雅,以故为新”并提出了“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观点。在其《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2]宋惠洪《冷斋夜话》中有:“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思,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
f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3]对此张少康认为:“‘换骨法’是指吸取古人精彩的诗意境界而不袭其辞,别创新语来表现之;而‘夺胎法’则是参考古人诗意而重新加以形容,以创造新的诗意境界。”[4]由是观之,就是求助于前人,借用前人诗句、诗眼、诗意等融入自己的诗作,凭借自己的才力思致加以改造、点化、提炼、升华,化腐朽为神奇。
(二)“点铁成金”理论指导下的诗学实践“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实际上是倡导一种“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创作方法,为诗作文要有广博的学养,善于在对古人的精华融会贯通基础上求新求变,化腐朽为神奇,在此理论指导下,黄庭坚多有佳作。杨万里《诚斋诗话》曰:“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山谷集中有绝句云:‘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零落杏花香。春风不解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此唐人贾至诗也,特改五字耳。贾云‘桃花历乱李花香’,又‘东风不为吹愁去’。”[5]在化用诗中之“夺胎”可谓最高境界,化用诗境诗情,酝酿所习所学,化用前人不着痕迹。曾季《艇斋诗话》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