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议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朱爱玲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第17期
摘要: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书面表达所占分值也越来大。但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贫乏,缺乏基本的写作技巧,再加上受母语的影响,英语写作现状不容乐观。对此,笔者尝试将图式理论用于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试图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图式理论;应用
书面表达作为语言交际的一项重要技能和手段,越来越受到英语学习者的重视。但是,笔者在阅卷中发现,许多初三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写作时仍然语病百出,逻辑混乱,可见学生欠缺运用语言的技能。概莫能外,在中学英语各方面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是十分重要却又是非常难于达到目标的。据此,笔者将图式理论运用于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试图有效提高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
一、图式理论简述
图式理论(SchemaTheory)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图式(Schema)的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的著作。七十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等作了大量研究,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图式实际上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单位,包括各种各样的知识,可以是语言知识、历史知识,也可以是一种专业知识,图式的总和便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背景知识。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图式的信息,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产生理解。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输入的视觉信息与图式相互作用,图式被激活,空位被填充,就可以完成材料的理解。相反,如果读者不具备适当的图式,或即使具备相应的图式而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使图式发挥作用,则不能完成对材料的理解,造成理解障碍。图式至少有以下几个特征:图式具有变量;图式可以嵌套,一个图式可以包含在另一个图式之中;图式表征的是抽象水平上的知识;图式所表征的不是定义而是知识;图式的活动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图式是一种认识的单元,有了这种单元就能够评价所加工材料的匹配程度。
二、图式理论在中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