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
※精品试卷※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让北海历史文化进课堂,激发学生热爱北海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2、难点:压强概念的得出三、学情分析:我们华侨中学属于农村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仪器较缺乏,但学生对实验很热情,好奇心很强,大胆,好讨论,所以把实验设计为分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节课结合北海历史文化,唤起学生热爱北海的感情。四、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划分,本节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探究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压强的概念,第三部分得出压强的公式并加以训练,第四部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探究过程中收集数据、总结规律。
推荐下载
f※精品试卷※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压强的概念。在这个难点上先通过定量计算每次实验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的比值关系。再通过类比法,类比密度、速度得出压强的概念。五、教学器材:
海绵、压力小桌、砝码、铅笔、图钉六、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入
观看北海市一中内的这栋法国大使馆古建筑,思考:建房子时为什么都要把地基做得宽而大?
引起学生对北海历史文化的兴趣
一、自学压力
设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区别压力与重力
预习课本知识与阅读学案第一部分
小组相互交流完成学案一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请同学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