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律师林肯》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诬告、蒙冤受屈、质问、彻头彻尾”等词语。二、过程与方法能在理清人物关系的基础上,借助板书的提示,简要概括课文26小节所述案件。能抓住要点概述福尔逊的证词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林肯的睿智与正义。教学重点能用自信的语气朗读林肯最精彩的辩护词,并能根据板书复述这段话。教学难点感受林肯的睿智与正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课前准备多媒体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
1
f在“授课”系统中提示。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这篇文章,现在我们来深入的了解一下。二、新课学习(一)联系上下文,了解“证词”,感受林肯的睿智。1.默读课文714节,边读边想:福尔逊要让法官相信他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他的证词中应该有哪些内容,请你划出相关的词句。2.学生交流。出示:时间、相对位置、相距几米、看见什么、光线。3.现在你就是福尔逊,你能根据提示,连起来说说证词的内容吗?同桌2人准备一下。预设:10月18日晚上,月光很亮,我在草垛后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两地相隔二三十米,我看见阿姆斯特朗行凶杀人。4.交流师:你能否在“相距几米”和“看见什么”中间加一组关联词呢?加上“虽然但是”,表达的意思更清楚了5.师引读证词:刚才2位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说清了证词的内容,老师根据这些要点是这样来表述的。福尔逊在他的证词中写道:出示:十月十八日晚上十一点,月光很亮。我在草垛后面清楚地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面开枪杀人。虽然我和他相隔二三十米,但因为月光正照在他脸上,所以我看清了他的脸。(齐读)6.面对这样的证词,林肯决定在证人身上打开缺口,在法庭上,他只问了证人三个问题,谁会问?请两个学生问第一个问题,谁更像质问?(质问是带有责备的语气来提问)再请2位同学分别问后两个问题,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林肯要问这三个问题呢?(是为了进一步确定案发的日期、当事人所处的方位和确切的时间,为后面揭穿福尔逊的谎言做好铺垫,奠定基础)
2
f7.福尔逊又是怎样回答的?我们一起来读读713节,老师读旁白,女同学读林肯的话,男同学读证人的话,男同学请注意提示语。(“肯定、毫不含糊”变红。)(二)研读课文16节,了解林肯掌握的全部事实依据,再次感悟林肯的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