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我校申报的《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被列入江苏省薄弱
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在泰州市文明办、团市委、文联、泰州报业集团和泰州学院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结对支援学校的倾力帮扶之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规划、论证、设计和建设,课程基地初具规模,各项前期活动顺利开展,课程基地的作用日趋显现。现在将我校课程建设的背景、内涵以及基础建设等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汇报如下:
一、课程情况简介
㈠《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确立的背景我校地处泰州主城区的城郊结合部,由于诸多的原因,生源流失严重,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需要找到合适的载体。我们抓住省提升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契机,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建设《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目的在于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泰州古称海陵,处于长江尾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长江上游泥沙的下泄、淤涨,淮水汛期漫溢带来的浮土、有机质的沉淀、冲积,大海的潮汐相拥、推托,使泰州大地逐渐增高,浮出于三水之间。几千年来,自然的赋予和泰州人民为创造良好水环境而作出的奋斗,形成了泰州独特的水文化。
f课程基地建设探究内容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1河荡文化水利文化:泰州“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双水绕城,水城一体”街河并行城市特色文化明显。城河文化:泰州城外的护城河,是抗击金兵的产物。新世纪以来,城河两岸重建望海楼、文会堂、清风阁、桃园等,修建了古城墙,新辟了三水湾,使城河成为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全国城河治理的经典样板。湿地文化:麋鹿、红粟、淮盐,都产生于江、淮、海这个特定的环境,垛田则是因地制宜的创造。如今,溱湖湿地、垛田菜花、水上森林等都是精彩的水乡风光。遗址文化:泰州发现单塘河新石器遗址、天目山商周时期的古城遗址,为良渚文化去向的研究找到实物佐证;南荡临时性居住遗址,揭示了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迁徙的轨迹;最近又发现蒋庄大型良渚中晚期遗址……泰州的桥,几乎每桥必有一典,桥文化因水而得。2盐税文化淮盐文化:黄海西岸的泰州,拥有广阔海滩生长的大量芦苇柴草可供煮盐,所以是临海煮盐的最佳地点。漕运文化: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开挖了运盐河,明永乐二年开挖了泰州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