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2、中医基础体系形成标志,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3、金元四大家:①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寒凉派,《河间六书》②李东垣(李杲)内伤脾胃学说补土派,《脾胃论》③张从正(子和)病由邪生攻邪派,《儒门事亲》④朱丹溪(震亨)相火论滋阴派,《格致余论》4、温病四大家:①清叶天士《温热论》②清吴鞠通《温病条辨》③清薛生白《湿热条辨》④清王士雄《温热经纬》5、整体是指联系性、统一性和完整体。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整体观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①结构上: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事不可分割的(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②生理上:五脏一体观、形神合一③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④病理上:相互影响,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⑤诊断上:察外知内⑥治疗上:局部病变与脏腑病变,治未病,五行传变(2)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①生理方面②病理方面(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昼夜晨昏变化的影响、地方区域变化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3)整体观念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6、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区别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观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变化):发热、咳喘。体征: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面黄、目赤、脉数。证: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含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变化),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痢疾。7、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8、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9、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具体实施。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准确。故辨证和论治是疾病诊疗中相互联系而不分割的两个方面。10、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