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颓败与贫穷。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乎吃遍世界上所有的鱼,但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礼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桌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戚,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于从一堆破铜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一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远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位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桌子。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桌。冬子对儿子说,吃鱼。(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第一段写到了一个望不尽饥饿的年代,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B满桌的人都知道桌上的那条鱼是假鱼,但是都不愿说破,这反映了村里人虽然贫穷但都好
f面子的老好人性格特征。C一条木鱼竟能“顽强地游进他的眼晴,挠着他的喉咙”,略带夸张的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美食对饥饿的冬子的诱惑。D一条木鱼,影响了冬子的一生,冬子曾经感到羞愧、困惑,而当他决定把长满虫眼的木鱼带回家的时候,或许已得到了解脱。5文章说:“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这里的“沉重”是指什么?6小说以冬子在生日那天将木鱼烹调好,端上桌让儿子吃鱼作为结尾,请说说这样安排的用意。【答案】4B5①是指冬子对自己童年时因贫穷和饥饿而抵挡不住美食诱惑的自责;
②是指冬子因打破乡村规矩、戳破富足和希望假象而受到的讥笑;③是指冬子多年来承受着的贫困年代乡间颓废与贫穷的痛苦。6①情节上,由冬子童年吃鱼的故事开始,到冬子让儿子吃鱼结束,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