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国戏曲艺术之美
作者:李秉芬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2期
【摘要】中国戏曲艺术特别讲究形式美的创造,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形象方面都经过了美的过滤,表现出了美的形式和动态。然而,中国戏曲的美并不仅限于外部形式上,它已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理想和内在性格之一,让人获得了全面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中国戏曲;音舞性;程式性;虚拟性;文学性;和谐性
中图分类号:J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3802
一、形式美
(一)音舞性。“戏曲者,谓以歌舞以演故事也”,“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这是王国维给中国戏曲所下的定义,这一中国戏剧理论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定义极其简略却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形成中国戏曲特征的根本因素音舞性。音舞性是指中国戏曲用歌舞演故事的特性,它是中国戏曲艺术表现形式上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
中国戏曲是在中国古代歌舞、说唱艺术和滑稽戏三者结合、演化、变异及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融歌唱、舞蹈、念白、戏剧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从形成到成熟和完善,都和音乐密不可分。无论是戏曲的剧本,还是剧本中的唱词,或是戏曲中的念白、“做”、“打”等都和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语言是由普通的生活语言经过艺术提炼加工转化成的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音乐语言,结构整齐,讲究声调和韵律,一字一句一腔全都有音乐的旋律;角色的唱词采用歌唱的形式,道白也具有吟诵的意义;其剧情发展和矛盾冲突讲究起伏有致和抑扬顿挫,音乐中的节奏感尤其成了统一和协调“唱、念、做、打”的媒介和艺术手段,它像纽带一样把这四种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将情节、情绪、矛盾的变化和发展尽善尽美地展现给观众,让人有荡气回肠之感……音乐渗透于整个戏曲艺术之中。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言必歌,动必舞”。舞蹈性是音乐性的外化形式,是节奏、动作、造型等的统一。中国戏曲的舞蹈性体现在舞台上的一切表演之中,演员的一招一式,如上楼下楼、开门关门、写字睡眠、绣花喂鸡等等,都已不再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而已被不同程度地舞蹈化了。不仅如此,中国戏曲舞台上角色感情的表现也带有强烈的舞蹈意味。借助夸张、华丽的脸谱、服饰和舞蹈动作,角色可以通过口、手、眼、身、步的配合,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
中国戏曲以歌舞为主的这种舞台表现形式,并不是简单的音乐加舞蹈,而是戏曲演员将舞台动作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与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