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知欲和创造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发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教师有目的对“模仿展示”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犹如置身于一个思维活动的战场,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地激发。
又如:在设计“角的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等几何知识的教学方案时,针对小学生的空间智能还没得到有效开发,他们对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会显得反感,并在大脑皮层中出现“排它”的征象这一现状,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积极合作,通过教具的演示、不断变化几何图形的方位。这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反复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系统,学生获得了有效的数学信息,进而使“平移”、旋转、重合”等数学思想得以渗透,这时,学生会在头脑中反复出现前期产生的表象,知识、技能、数学思想等得到科学的迁移。然后,教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独立创作一幅画”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根据“模仿”所得的几何知识经验,展开自己的联想,创作出美丽的组合图案,再通过讨论,辨析其创作意图和依据,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明白了学习的主体不是老师而正是他们自己。
我们崇尚有智慧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纠正自己“中心”地位的人;是一个善于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人,是一个善于向学生学习的人;是一个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科学教育观的人。
关注学生的学习条件,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众所周知,学生的个性差异是绝对的。一些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就必然显现出不同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模仿展示”
f学习策略时,必须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智能越突出,对相应的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应用也就越熟
练,学习策略的优越性也就能得到极大地体现。比如:数理智能突显的孩子,对计算就特有灵感。他们对计算的法则、定律乃至运算技巧等方面的掌握应用也会显得驾轻就熟。
例如:在计算9999×22223333×3334=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3333×(66663334)=3333×10000=33330000这道题时,不少学生一见到如此庞大的数字,都显得一筹莫展。但其中有的同学若有所悟,似在自言自语:“拆一拆……”这说明“拆分法”在他的头脑中及时地“映射”了出来。老师敏锐地注意到这个孩子,鼓励他把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大家积极地讨论、热情地参与、合理地拆分,运用性质、定律等进行准确计算,很快就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