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及影响力分析
作者:马云霞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6年第6期
马云霞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针对目前校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作用形成的高校校园舆论新生态,提出了引导高校校园舆论的策略,分析其影响力。新媒体在舆论生成、聚合模式的改变中自身影响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仍然保持着较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关键词: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影响力
doi1016083jc
ki16711580201606044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601440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往由高校官方传统主流媒体所建构的舆论生态环境已逐渐演变为由网站、博客、微博、微信、手机短信、论坛等校园新媒体与校园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栏及电子屏等传统媒体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高校校园舆论新生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广大高校师生成为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1]在校园传统媒体基础上,网络、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平台等新媒体在舆论生态环境中的强大力量更加凸显。同时,以各类新媒体为战场,校园网络舆论此起彼伏,呈现多方交互的态势,这给当前高校网络育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一)新媒体平台上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新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新媒体只是对传统媒体的补充与延伸,而不是对传统媒体的完全背离或颠覆。网络、手机、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体疆界由有边界覆盖进入到无边界覆盖。在这样的时代,媒介更加开放,言论更加自由,舆民聚集更加方便。[2]
一方面,高校通过校园主流网站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各高校通过门户网站、新闻网站和重要的文化与思想教育等主流网站,采取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发布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的各类新闻、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内容来发挥高校各类资源的综合交互优势,对主流声音进行全方位、集权强势的灌输,依靠其坚实的阵地和强大的影响掌控校园网络舆论。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开拓校园微博、微信、校园BBS、贴吧等平台扩大舆论影响力。微博、微信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一种不平凡的状态加速成长,成为舆论监测和引导的重要渠道。部分信息传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