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合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IV抑制剂):DPPIV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目前国内上市的DPP4抑制剂为西格列汀。在包
f括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DPPIV抑制剂可降低HbA1c0510。DPPIV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增加体重。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西格列汀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时应注意减少药物的剂量。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为艾塞那肽需皮下注射。在包括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使HbA1c降低0510。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有显著的体重降低作用,单独使用无明显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GLP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程度多为轻到中度,主要见于刚开始治疗时,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胰岛素治疗概述: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1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由于口服降糖药的失效或出现口服药物使用的禁忌症时,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变成最佳的、甚至是必需的保持血糖控制的措施。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应该继续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以便于胰岛素剂量调整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所有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都应该接受低血糖危险因素、症状和自救措施的教育。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应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
f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两部分的补充。胰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