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淬火操作简单但淬火应力大,双介质淬火可降低淬火应力,但经验要求高,分级淬火操作易控制且能有效降低淬火应力,但受尺寸限制只宜小件,等温淬火获得下贝氏体组织,强韧性好且变形小,同样受尺寸限制。适用于处理形状复杂、要求变形小或韧性高的合金钢零件。310钢淬火后为什么一定要回火?说明回火的种类及主要应用范围。答:钢淬火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因为:①零件处于高应力状态(>300~500MPa),放置或使用时很容易变形和开裂;②淬火态的组织(M+A)是极端非平衡的亚稳定状态,有向稳定组织转变的自发趋向,放置或使用中组织转变,引起性能和尺寸变化;③淬火状态一般是同种钢最硬状态,但不一定是使用所要求的状态。回火的目的:①降低或消除淬火应力;②
f回火的种类及主要应用范围见下表。
类别
回火温度℃组织和硬度HRC
低温回火150~250
M回,58~64
中温回火350~500高温回火500~650
T回,35~50S回,25~35
回火目的保持高硬度,高耐磨性,消除应力,降低脆性
获高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极限获高的综合机械性能
主要应用范围刃具,冷作模具,量具,渗碳件,表面淬火件,滚动轴承等弹簧,模锻锤杆,热作模具等连杆,轴等
思考题1试说明下列钢件应采用何种退火工艺、退火的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⑴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⑵铸造成形的机床床身;⑶经锻造过热(晶粒粗大)的ωc060%的锻件;⑷具有片状渗碳体组织的T12钢件。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生产中应如何选择?答:⑴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⑵去应力退火,消除铸造应力;⑶完全退火,细化晶粒;⑷球化退火,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和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⑴冷却速度不同,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快;⑵退火分相变
退火和不相变退火,正火必须加热到奥氏体区;⑶组织性能,正火比退火的析出相(F、Fe3C)少,组织细,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也好。生产中选择⑴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一般ωc<05%的钢用正火,提高硬度,ωc>05%的钢用退火,降低硬度;⑵消除过共析钢网状二次渗碳体只能用正火;⑶在许可情况下优先用正火,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率。
2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表面淬火、表面化学热处理、表面形变强化及其他表面处理?用20(ωc=020%)钢进行表面淬火和用45(ωc=045%)钢进行渗碳处理是否合适?为什么?答:表面淬火是使表面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淬火组织而工件内部仍保持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