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少而塑性减少。即硬度只与渗碳体量多少有关,塑性只与铁素体量多少有关。
f⑵过共析钢中网状渗碳体对强度、塑性均降低。因为网状渗碳体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导致强度下降。
⑶塑性主要与铁碳合金中的铁素体相含量多少有关,铁素体相含量越多塑性越好。钢含碳量低(ωc<211%)铁素体相含量多形成综合力学性能好的珠光体为基体而有塑性,白口铁含碳量高(ωc>211%)渗碳体相含量高形成硬而脆的莱氏体为基体而几乎没有塑性。
⑷共晶点成分合金(ωc43%)的熔点最低,奥氏体区(GSEJNG)塑性最好(面心立方晶格)。
⑸C点共晶成分(ωc=43%)、组元纯铁Fe(ωc0%)及渗碳体Fe3C(ωc669%)的结晶间隔最小(为零),E点(ωc=211%)成分结晶间隔最大。2简述ωc04%的钢从液态冷却到室温时的结晶过程及组织。
答:ωc04%的钢属于亚共析钢,结晶过程为:L→LA→A→AF→PF
思考2-22-42-6
第二章:31什么是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它们的组织及性能有何特点?
答:珠光体(P)铁碳合金平衡状态下,在PSK线(727℃)发生共析转变的转变产物,即铁素体片和渗碳体片交替排列的机械混合物组织。强度比铁素体和渗碳体都高,塑性、韧性和硬度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热处理后可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粒状渗碳体的粒状珠光体,综合性能更好。
贝氏体(B)从550℃到Ms范围内中温转变、半扩散型转变的非平衡组织,即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非片层状混合物组织。按组织形态不同分羽毛状的上贝氏体(B上)和针片状的下贝氏体(B下)。上贝氏体脆性大无实用价值,下贝氏体的铁素体针细小,过饱和度大,碳化物弥散度大,综合性能好。
马氏体(M)MsMf之间低温转变、非扩散型转变的非平衡组织,即过饱和碳的α固溶体。体心正方晶格,分板条马氏体(低碳马氏体ωc<020%位错马氏体),强韧性较好;针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ωc>10%,孪晶马氏体),大多硬而脆;ωc在02%~10%之间为两者的混合组织。马氏体的含碳量越多,硬度越高,马氏体有弱磁性。A→M体积要膨胀,产生较大的内应力。38什么是淬火?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几种?说明各种淬火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答:淬火-将钢加热到高温奥氏体化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的工艺。淬火的目的是使钢获得高硬度的组织。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单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