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而且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不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解不等式及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内容在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章占据重要位置,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及知识结构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2能熟练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3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2经历探索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发现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的意识。【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以及应用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探究与理解。【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特点是个性突出、爱说爱动,有较强的表现欲和一定的计算能力。同时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了解了不等关系,学习了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基础薄弱,学生差异大,同时,初二数学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方法】采用激趣探究法进行教学,师生互动,共同探究不等式的性质1,学生自主探究性质2、3通过知识类比、合理引导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
f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观察下面两组式子
第一组:123abbaSab4x7
第二组:7534142x≤6a2≥03≠4
第一组都是
,第二组是
2、像7534142x≤6,a2≥03≠4等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3、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基本性质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