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进展和学术水平。二制度史研究以职官制度及其运行为核心,制度史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研究专著应该注意下述四部:1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12,全文约47万字。阎步克是当今有能力引导学术潮流的中年学者之一,稍早之前,他讨论“品位与职位”的论文发表之后,已经在政治制度研究领域引起了注意本书出版之后,在《往复》网上展开过讨论。罗新《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读后》,所论精当。他指出:阎著经过深入而透彻的思考,建立了新的分析模式,扩张了学术领域,“毫无疑问,它展开了官僚制度研究的魅力,还展示了古代官僚制度自身由于精致、丰富和有序的演变,而带给研究者和读者无可回避的魅力。”针对阎步克在《后记》中的一段结论
f“在专制强化起来的时候,官僚的特权、自利的取向和贵族化的倾向,就会受到抑制,成为较有效能的行政工具。”罗新对此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质疑,认为这是作者的“预设结论”,而不是官阶研究的逻辑产物。罗新认为如果突出强调古代官僚制度的“理性行政”,那么就有可能影响到对专制制度的全面认识。似乎罗新的人文关怀和忧患更为强烈。阎步克也在《往复》网上做了回应。他说:“拙作着重揭示的是‘品位职位’视角,把焦点置于专制皇权和传统官僚的关系之间。”他对书中没有说清的思路继续加以梳理,即“从皇权与官僚的矛盾,解释官阶制度的变迁”,可以加深对政治体制的认识。“官僚阶层与专制体制的关系,既有共生和依存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专职君权和专制帝国发轫于官僚的膨胀和贵族的衰微,而官僚的自主性和贵族化,又有可能导致专制体制的‘倒行’。”“较之君主个人性的专断和昏庸、官僚个人性的贪污受贿,拙著更关注的是官僚‘自主性’和‘贵族化’的制度空间。”他认为,品位分等、职位分等的此消彼长,可以引导我们去探究传统专制官僚政治长时段变迁的更多奥秘。上引讨论有助于我们理解阎著的特点与学术价值。2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13,约27万字。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之一,作者力图以开阔的视野,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对秦汉官僚制度加以总结性、综合性研究。他从“秦汉官僚制度产生
f的历史前提”、“秦汉官僚制度渊源与演变考述”、“秦汉三公九卿制度探微”、“秦汉皇权与官僚制度”、“秦汉官僚的类型及其演变”、“秦汉官僚制度行政运作的基本形式”、“西汉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