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大肠癌和较大息肉(9mm)的风险低于男性,女性发生大肠癌的时间比男性要晚7~8年20,但多数学者认为根据性别制定个体化筛查方案将使决策过程复杂化,直接导致接受筛查人群的减少,因此目前是否将性别纳入筛查尚无定论8。大肠癌高危人群包括大肠癌家族史、炎症肠病史、家族性息肉如家族性腺瘤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等对象,目前认为应当在筛查年龄和筛查频次上调整以早期发现。家族性腺瘤病约750的患者将于35岁前出现癌变,芬兰的一项研究显示,经过乙状结肠镜筛查,家族性腺瘤病患者大肠癌总死亡率明显下降。2000年美国胃肠镜学会21对家族性腺瘤病患者大肠癌筛查提出对发现有大量息肉者建议结肠切除,如未发现息肉者建议40岁之前每年行乙状结肠镜检查,40岁以后每3~5年一次。对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潜在风险人群应当从20~25岁之间开始每1~2年一次肠镜检查
f或比家族中最早诊断为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的患者年龄提前10年或选择上述两个年龄中较早的开始肠镜检查22。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
病的人群患大肠癌风险亦会明显增加。Itzkowitz等23的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
病患者肠镜筛查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肠镜筛查可以降低大肠癌死亡率,同时建议该人群应当在诊断明确8~10年后每1~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糖尿病人群日益增多,美国、日本等多国学者曾对糖尿病与大肠癌关系进行大量前瞻性研究,结果都提示糖尿病可能成为大肠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24。我国亦有学者开展相关研究,王嫘等25对100名糖尿病患者和随机抽取的100名健康老人进行大肠癌筛查对照,结果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患病时间越长大肠癌发病率越高,糖尿病史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吸烟和肥胖同样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大肠癌风险的增加与每日吸烟量、长期吸烟及吸烟总量(年支)有关26,当前有证据支持医生对有过度吸烟史的患者在50岁之前应进行大肠癌筛查27。肥胖也可以导致大肠癌发病机会增加,与非肥胖者相比,肥胖者的大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5~25倍,BMI每增加1,发病风险增加3027。王娜等28对539例肠镜检查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基因芯片探查,发现肥胖或腹型肥胖与大肠腺瘤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肥胖男性的患病风险明显大于女性,患大肠腺瘤肥胖人群的腺瘤组织中存在一些异常表达的因子如肥胖细胞因子(Foxa2)、白介素8(IL8)、瘦素(Lepti
)等。
3筛查模式和策略
目前大肠癌筛查模式主要有自然人群筛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