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法律文化通常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积淀,具有相对稳定性。构成要素:1、法律价值观念,即“法统”;2、法律价值观念被社会化的过程或方式,即“法体”。二、法律文化的分类与法系1、以法律文化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为标准:义务本位模式;权利本位模式。2、以东西法律文化在法律价值观上的差别为依据:东方型法律文化;西方型法律文化。3、以法律规范的内容所依据的总体精神为依据:宗教主义型;伦理主义型;现实主义型三种法律文化。4、以产生、实现法律规范的基本程序和方式为标准:成文法型;判例法型;混合法型法律文化。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分析(一)积极因素
5
f1、重视道德教化在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方面的作用,但并不否定法律的强制作用;2、主张人的因素在法律的执行和适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出“徒法不足以自行”;3、重视调解在解决一般纠纷中的作用;4、强调执法、司法官员应具有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品质。(二)消极因素1、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法律是“牧民”和“驭民”的工具;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浸渍着家长制、等级制的观念,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家族或家族为本位的法律体系;3、传统的“泛刑罚主义”、“泛道德主义”对古代的规则体系和处罚的方式造成了很大影响。
第六章:依法治国理论第一节:法治的含义一、“法治”一词的源流1、古代意义上的一种治国方略,主要把法看作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工具和手段,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概念;2、在民主基础上形成的与专制相对立的一个立国、治国的根本性原则;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踢出来的,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但又不是对其的简单复制。二、法治与法制的区别P93法制的解释主要有一下几种:第一,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第二,法制不仅指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内容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第三,法制是以国家或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各个因素所组成的系统,包括现行法、法律实践及指导法律实践的法律意识。第四,法制是指一个国家有法律制度而又得到普遍遵守和执行及其出现的秩序状态。
法治是一个更具丰富内涵的概念。在观念形态上,法治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宪政基础上的立国、治国的思想理论或原则;在制度层面上,法治是以法制委载体的一整套制度和原则的体现,其中包括人民主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