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时期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课题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大环境下,根据心理学原理,结合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因此对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指导,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基本来源于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个方面。本课题选取其中一方面做研究,即教师在其中的影响力。教师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居于主导地位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师生关系是学生处在学校这个大环境当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由于相互关系特殊,教师的言行、态度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师们对于通过自身的素养和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的积极的学习心理重视不够,教学以灌输为主,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应对的是统一考试,忽视学生的主观愿望,轻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由此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于厌恶学习,学习成绩徘徊不前,学习心理障碍,学业失败感严重。
1
f进入新世纪,随着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学校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构建学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自身修养体系,促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一定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们确定《新时期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的研究课题,其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人格魅力和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加强教师自身建设的新思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畏惧老师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教育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的职业信念决定着教师的工作价值观,而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可以直接从教师的行为风格上体现出来。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教师的日常教育行为有关。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气氛的创设、教学语言的组织,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境,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的榜样作用有意无意的影响。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教师为人处事的品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内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