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2号操作工捡起地上的胶囊后,没有进行手消毒或换手套,就接着处理产品。
f第一层次;操作性问题
分析到原因是由于2号操作工食品安全意识不够,纠正预防措施是培训教育,那就只看到了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流程问题
分析到原因是没有清洁流程,或将清洁流程改进为,等停机后才能清洁地面,或由3号或4号操作工来处理洒落的胶囊,减少与产品直接接触的机会,纠正预防措施就是制订(修改)清洁程序,并给所有操作工进行培训。
第三层次;制度问题
分析如果没有胶囊掉到地上,也就不需要操作工去检掉到地上的胶囊,也就没有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纠正预防措施是,凡发现有胶囊掉落的地上时,马上通过人、机、料、法、环(4M+1E)分析根本原因,如;根据人体工程学重新设计操作平台,或用机械的方式代替人工操作。设备维修采取“我用我修”的制度,像螺丝脱落、设备润滑等设备保养项目,由设备操作工完成。
第四层次;机制问题
我为什么当时在现场会呆20分钟,等到2号操作工捡起地上的胶囊,没有换手套就马上处理产品?因为我知道与另外三位操作工相比,胶囊对他工作影响是最大的,比如胶囊破损后,其中的液体造成地滑,清洁起来也非常困难。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看,2号操作工以最快的速度捡起地面的胶囊,没有更换手套(或手消毒),然后马上投入生产,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可以假设;2号操作工看到设备有故障,地面的胶囊已经影响他的工作,他会在每日班前会向主管反映,但可能维修工有更重要的工作,或零件没有备货,暂时不能将设备修好。如果主管让2号操作工先别着急,那他就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麻烦了。如果能够分析到这个层次,那么自然就会到第五层次,系统问题。
第五层次;系统问题
f既然2号操作工是在主管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而用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处理胶囊,这种行为就不是第一次。那如果管理人员(包括内审、外审)发现这个看似意识问题时,就要从风险的动态性分析这一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纠正预防措施是;首先要扣留这批产品,进行微生物评估。对2号操作工、地面进行微生物评估。如果包装间有环境监控计划(应该有),要对至少一个季度(最近)的微生物结果进行分析,看是否有异常。对未来一个季度的环境监控计划进行修改,增加频率,或增加取样点(如2号操作工的手)。对刚刚过去的一个季度的成品微生物结果进行确认,看是否有异常(所谓的异常不仅是指超出指标,也是指波动异常)。
纠正预防措施还包括;流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