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的核心因素之一,全球经济下滑和全球通货膨胀抬头将使中国在中期阶段面临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的挑战;2在国内贸易政策调整和世界经济减速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外部需求存在调整过度的威胁,外需的过度回落通过“出口投资联动机制”不仅会引起内需总量的收缩,而且会导致内需结构的恶化;3汇率的调整以及国际资产定价的重构将导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异样变动,投机资本的过度进入可能会加剧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困境;4在国际商品价格高涨、国内大宗商品紧平衡以及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多重压力下,结构性价格上涨将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中期内必然面对问题,价格上涨的多元性以及国际输入性决定了目前价格治理的战略定位和措施存在巨大的偏差;5在部分行业利润率高企、房地产市场的反向调整以及灾害的需求创造效应的作用下,名义投资水平依然高位运行。但这些因素的短期性决定了2009年可能面临投资增速的大幅度回落,预示着中国宏观经济可能重蹈以往下行区间的调整模式“短期小幅回落引领中期加速性衰退”。6结构性价格上涨将通过不对称效应打击实际消费的增长,“消费加速”与“消费升级”难以在“实际收入下降”、“经济大幅放缓”与“通货膨胀抬头”的下行区间得以实现。7震灾和雪灾通过“供给损失效应”和“需求创造效应”将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带来不同的冲击,在短期内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带来小幅影响,但不会影响宏观经济下滑的总体趋势。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应当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周期性的调整,重视外部环境中期恶化的严峻性,适当收缩汇率调整与贸易调整的力度;在做好各项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反向调整带来的投资逆转;在正视结构性价格上涨的合理性与不对称效应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价格治理工具短期化和单一化的格局;在彻实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价格释放与价格治理的中长期战略;在适当放松财政政策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相机调整的能力;在加强国际经济协调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际资本的流动,坚持以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为主,适时转换货币政策的工具。本报告基于上述各种判断,设定相应的外生参数,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分年度预测2008全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得到以下预测结果:预计中国2008年全年GDP增长达到104,比2007年回落15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增速同时回落,其中第二产业出现大幅度回落达到19个百分点;名义投资增长速度较2007年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