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占15,点到不少于3次,其中缺席1次,按无成绩计算;分组讨论1次,成绩按2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课程作业2次,按批改成绩15折算后计入总成绩;期末测验为考察形式,占总成绩的50。
六、课程内容
第1章:理解成本性态
(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一、二周)
教学目标:掌握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教学重点:成本性态分析及其对决策影响。教学难点:本量利分析。学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11管理会计的应用12理解成本性态13成本结构举例14掌握间接成本15未用生产能力成本的计算16本量利分析学习方法:课堂教学
第2章:短期预算、资源分配和生产能力成本
(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三、四周)
教学目标:掌握短期预算、资源分配,以及机会成本、生产能力概念。教学重点:短期预算、资源配置。教学难点:资源成本认识。
f学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21实例22短期规划和预算23经营活动、资源耗用和成本计算24短期资源利用的最优规划25机会成本、生产能力成本和资源限制理论26多种资源限制27短期资源分配中成本信息的作用方法:课堂教学
第3章:生产成本中心
(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四、五周)
教学目标:掌握什么是成本中心,以及服务部门成本分配必要性。教学重点:服务部门成本分配方法。教学难点:分配服务部门成本、交互服务问题。学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31为什么要分配服务部门成本?32计量使用服务的成本33避免估计和分摊34一个成本会计基本等式35分配服务部门成本36不直接向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的服务部门37主要作业和次要作业38交互服务问题及其性质学习方法:课堂教学
第4章:作业成本计算系统
(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七、八周)
f教学目标:掌握作业成本法,以及作业成本法计算。教学重点:作业成本概念、成本分配、客户获利能力分析。教学难点:作业成本分类、作业驱动。学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内容:41分配服务部门成本到作业42分配服务部门成本:固定的和变动的43作业成本驱动44设计令人满意的制度45通过作业成本法分析客户的获利能力课后作业:结合前四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