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1984年创办我县职业学校开始,学校就设立了机电专业,至今已有25年的专业办学特色。面向21世纪,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制定,机电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职业劳动岗位将日趋复合化、智能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也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机电专业技能人才。为此,教研组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进行了多类别、多方位的调查,以求对本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依据。调查主要集中在我县的工业园区等地进行,采取问卷调查与走访学校、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是2000年以来历届毕业生、用人企业、设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中专校、职高和技校,发出毕业生调查表500余份,回收280余份。涉及的主要内容有:1课程设置模式;2毕业生岗位分布;3对知识、能力结构的反应;4企业对毕业生需求情况。一课程设置模式中职学校的技术基础模块包括:制图、工程力学、金工、电工、电子;机械模块包括:机构与零件、公差与测量、工艺与装备、液压与气动、机电加工与编程;电气模块包括:电机与拖动、供电、电气控制设备、变流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置模式都体现了“宽口径”的专业特点,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机电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机电行业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操作、保养、维护所需人才的要求和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转岗适应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行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课程按学科系统设置,缺乏融合性。机电技术应用是综合技术,其精髓是机电功能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机、电相加。简单相加的结果,导致教材重复交叉,内容过多、过杂、过深。没有根据机、电结合点进行课程的综合,不利于培养机电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f2职高和技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属于单一技能型的拼凑,不具备复合性。特别是对机电设备的电器维修与保养、机电设备的机械维修与保养等方面课程设置较少或基本没有,与市场需求脱节。3课程设置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4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不能针对学生的知识现状开展形式多种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上保守,教学改革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