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1、灰质和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1分),神经纤元胞体和树突在一起,在新鲜的标本上,色泽灰暗,称为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因含类脂质,颜色发亮,故称白质。2、神经核和神经节:在脑和脊髓中,除皮质外的其他部位,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集中成灰质团块,称神经核。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称神经节。3、纤维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4、神经递质:突触传递过程中,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5、突触延搁:神经冲动由突触前末梢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必须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及其作用于后膜引起EPSP,总和后才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这种传递需较长时间的特性即为突触延搁。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8、突触后抑制:是指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作
f用于突触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因超极化而兴奋性降低所引起的抑制过程。9、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侧支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通过后者的活动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10、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11、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央的广泛区域神经纤维交织成网其间散布大小不等的神经核团称脑干网状结构。12、内囊:指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上下投射的纤维束。13、基底神经核:为大脑半球基底部的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14、感受器的适应:刺激持续不变作用于感受器,传入神经冲动减少或消失的现象。15、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性核团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产生特定感觉和激发传出冲动。16、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性核团发出纤维弥散投射的大脑皮质,维持皮层的觉醒状态。17、运动单位:脊髓前角一个α运动神经元与其轴突末梢分支所支配的所有骨骼肌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