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PiCCO监测对指导危重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云王雄雄吕志刚等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5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PiCCO监测用于指导危重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住院治疗的危重患者40例,其中将应用PiCCO监测的患者22例设立为观察组,接受上腔静脉置管监测的18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HR、MAP、CVP,GEDVI、EVLWI、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GEDVI较治疗后第1天、第2天显著升高(P
关键词PiCCO监测;危重患者;容量管理中图分类号R44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5)02001103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ulsei
dicatorco
ti
uouscardiacoutput,PiCCO)是根据肺温度稀释技术以及动脉脉搏曲线面积分析技术计算每搏输出量,并得出连续心输出量(PCCO),进而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指导患者的液体管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1。PiCCO是最近临床应用于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具有微创、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的优点,使危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2。危重病患者需积极进行液体复苏,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提升灌注压,从而维持组织灌注。临床常用指标如CVP、PAWt等由于受到心室顺应性、自主呼吸、机械通气、胸腹腔内压等多种因素影响,常不能准确判断容量状态3。如何为危重病患者提供合适的容量以保证复苏,同时又避免或加重肺水肿是危重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管理的难点4。本研究旨在探讨PiCCO监测对指导危重患者容量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危重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79岁,平均(607±101)岁,其中将应用PiCCO监测的患者22例设立为观察组,接受上腔静脉置管监测的18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疾病分类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留置上腔静脉导管。观察组应用股动脉留置PiCCO导管,使用德国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以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排血指数(C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D)为容量管理指标,对照组采用上腔静脉置管监测,以CVP为容量管理指标。
13正常参考范围5
GEDVI正常参考范围(6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