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
)
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
)而.(
)别。问其
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
)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
)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参考答案:(1)余:第一人称代词,我。(2)俱:都。
(3)绝:消失。
(4)是,代词,这。(5)更(gē
g)定: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停止,
f结束。(6):通“桡”,撑(船)。(7)拥:穿。(8)惟:只有。(9)而已:罢了。
10焉得哪能。11更还。12拉:邀请。13强,尽力,勉力,竭力。
14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5而连词,表承接。16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17及:等到。(18)喃喃:低声嘟哝。(19)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
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A.上下一白B.余拿一小舟C.一童子烧酒D.湖心亭一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句。
译:__A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B(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C、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D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4、文中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拿、拥、往、看5、“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这些数量词于微观中显示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出来了。6、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结合整篇文章,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7、文章写雪景的语句有哪些?采用什么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8、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作者喜爱这山水美景,有遇到知音的喜悦和自己的高雅情趣。痴的含义:他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