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5、民事责任以对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人施以惩罚为主要目的,双方当事人不得就民事责任的承担进行协商。判断:(错)理由:民事责任以弥补损失和恢复原状为主要目的。民事责任的双方可以就责任的承担进行协商,也可以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五、案例分析答:甲的父母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甲乙之间的买卖有效。因为《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
f为能力人。虽然几个月后甲患精神分裂症,但买卖当时并没有发病,双方买卖符合《民法通则》的三个实质要件: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行为;第三,没有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所以说甲乙之间的买卖有效
法律基础与实务3(第五、第六单元)
一、名词解释1、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2、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3、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4、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有关人员因与案件、案件的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的诉讼活动的制度。5、上诉:是指法定的诉讼参与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时,依照法定程序要求上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诉讼行为。二、单项选择题1、选择:C2、选择:B3、选择:D4、选择:D5、选择:D6、选择:D7、选择:D8、选择:D
三、多项选择1、选择:C、D2、选择:B、C3、选择:A、C4、选择:A、B、C5、选择:A、B、D6、选择:A、B、C四、辨析题1、判断:(正确)
f理由: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首要子,按照犯罪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2、判断:(正确)理由:根据刑法有关规定,构成共同犯罪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小李15周岁,不具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所以他们不构成共同犯罪。3、判断:(不正确)理由: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4、判断:(正确)理由: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所以,在我国,犯罪嫌疑人不享有沉默权。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