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也是我国的法的渊源。5表述规范、流畅
法律基础与实务作业2(第三、四单元)
一、名词解释1、行政主体:指依法代表国家,并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组织。2、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律行为的简称,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公务行为。3、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力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4、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5、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其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益的法律制度。二、单项选择题1、D2、D3、B4、D5、B6、D7、B8、B三、多项选择题1、B、C、D2、A、C、D
f3、A、D4、B、C、D5、A、B、C、D6、B、C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1、行政主体所拥有的行政权应属于权力性质,而不是权利。判断:正确理由:权力是指一定的机关或组织依法所具有的支配力量。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它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进行一定的作为和不作为的资格。很显然,行政主体所拥有的行政权应属于权力性质,而不是权利。2、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行政主体,所以说,行政法律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判断:(错)理由: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行政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代表国家,并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组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动权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与行政相对人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对等性。3、甲方以书信方式向乙方提出签订合同的条件,并附言:如果乙在一个月内不提出异议,即认为乙同意接受。一个月后,乙方仍保持沉默。按照法律规定,应认定合同已经成立。判断:(错)理由:乙的沉默没有法律意义,合同不能成立。因为,法律对这类情形并未有特别规定,甲乙之间也没有特别的约定,乙的沉默不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没有意思表示,也就没有合同,但假若甲乙之间曾经有过这样的约定:乙须在收到甲的订单的10日内答复,不表示异议的,视为接受,合同成立。有了这样的约定,乙的沉默就有了法律意义,被视为一种意思表示,按照约定,乙的沉默是对甲要约的承诺,合同成立。4、据《担保法》的规定,我国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和质押三种。判断:(错)理由:依据《担保法》的规定,担保的方式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