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514所,初等学校约1500所,收回了中国的教育主权。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加紧了对中国的威胁与封锁,甚至冻结了中国在美国的财产。1950年底以后,开始首先接收和处理了接受美国津贴的学校,随后接受和处理了接受其他外国津贴的学校,收回自办。这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维护了我国作为独立民主国家的教育主权。1952年9月以后,逐步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公立。1956年这项工作基本结束时,共接办了私立中等学校1412所、小学8925所。还有65所的私立高等学校在1952年开始的院系调整中全部改为公办。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初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使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2.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材料一〕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材料二〕《共同纲领》第一条指明了我们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我们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同整个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是一致的,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这项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欲速则不达”,如果急于求成,形式上好像肃清了,而实质上仍然存在。所以,我们在原则上一定要坚持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在具体步骤上则必须一步一步地求其实现。──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6月8日)〔材料三〕我国中小学教育,在全国解放以后,有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绩十分显著。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九五八年,党中央进一步规定了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就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有了一个更明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向,接着开展了蓬蓬勃勃的教育革命,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学校教育的性质和面貌。──《中共中央关于讨论试行全日制中小学工作条例草案和对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几个问题的指示》(1963年3月23日)【解读】新中r